[2011.12.04] 需再整理。這裡補上出處。
收錄臺灣方志中所記錄的含羞草,並援中國史書記錄。
作者曾提出語源的探討:
張之傑,2000。見笑花、含羞草。科學月刊 4: 345-351。
最早出現含羞的文獻為《諸羅縣志》(1718)
本文第2條:臺灣通志 (1895),引用孫元衡,1709。羞草詩。「 試問含羞卻為誰」
這裡出現一個有趣的問題,在《台灣通志》裡有引《噶瑪蘭廳志》: 俗名小人草,張注云:小人,臺語意為見不得人。 小人草今臺語已罕聞。
張之傑,2000。清代臺灣方志含羞草資料載錄。中華科技史同好會會刊第一卷第二期:第44~49頁。
收錄臺灣方志中所記錄的含羞草,並援中國史書記錄。
作者曾提出語源的探討:
張之傑,2000。見笑花、含羞草。科學月刊 4: 345-351。
最早出現含羞的文獻為《諸羅縣志》(1718)
本文第2條:臺灣通志 (1895),引用孫元衡,1709。羞草詩。「
這裡出現一個有趣的問題,在《台灣通志》裡有引《噶瑪蘭廳志》:
張之傑,2000。清代臺灣方志含羞草資料載錄。中華科技史同好會會刊第一卷第二期:第44~49頁。
沒有留言:
張貼留言